陳湘波:談工筆畫發表時間:2017-08-08 00:00 陳湘波:談工筆畫
工筆畫和寫意畫作爲兩種不同的中國傳統藝術樣式,卻同樣是以追求對“意”的表現爲目的的,是殊途同歸的兩種藝術樣式。工筆畫一方面以“應物象形”爲手段,因爲它有寫實的要求;另一方面它的形式因素又決定了它不可能完全寫實,因爲工筆劃中的綫條和色彩在真實物象上是找不到的,它們衹是用來反映我們對事物視覺感受的虛擬性的藝術語言。如此,工筆劃就具有了寫實與非寫實的雙重矛盾,然而,在這對矛盾中,工筆劃的形式特點恰恰又是集中體現在非寫實,即藝術語言的虛擬性上的。 嚴格來說,工筆畫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逼肖物件,其所謂的寫實,衹是相對於寫意而言的,它也不必像西洋畫那樣對物象進行逼真的描繪。我們也應該看到,傳統工筆畫的這種藝術語言的虛擬性所日益顯示出來的相容性和可塑性,以及它對民間藝術、宗教藝術、傳統藝術、西方藝術的吸收,爲其向現代形式的衍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任何畫種都有它的獨到性和局限性,工筆畫也不例外,因此必須善於揚長避短,挖掘工筆畫特有的功能,使其盡可能地體現工筆畫獨特的藝術魅力,使完善的藝術語言與豐富的物象描述完美的結合,去體現生活中的人文精神,如此,方有可能造就現代工筆畫的語境和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是講究共性的,如“求大同,存小異”,對待“異”的態度往往傾向於“平常心是道”,如果將之引申至繪畫上,就要求畫家尊重共有的客觀規律和藝術規律,因爲“大同”是一個包容萬千、博大寬廣的藝術境界,而平常心則是一顆“大”心,在繪畫上,就是要我們追求一種“大”風格,而不僅僅是狹隘的個性。 《夕陽牛背無人臥》 49cm×77cm 絹本設色 2010年 下一篇胡瑞君的油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