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統治者發表時間:2016-12-08 08:00 不要統治者 [文]姚風(澳門) 君士坦丁先生 認識君士坦丁很多年了,每年也會和他見幾次面,他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一位很有思想的藝術家。有一次在一個飯局上我看見他拿着一本書,一翻原來是關於巴枯寧無政府主義的書,這讓我很是吃驚,一個藝術家為什麼要關心巴枯寧呢?為什麼要對無政府主義感興趣呢?有些出人意外,但有一點是不可置疑的,這個畫家絕不簡單!他不是衹要把桃花或者女人裸體畫得出神入化就可以滿足的畫家。哪個畫家會關心無政府主義思潮呢?其實是一種充滿詩意的政治狂想:不要統治者!君士坦丁作為藝術家,也一定一次次像無政府主義者那樣宣告:不要統治者!在藝術中也不能要統治者,或者說,他自己才是自己的統治者。因此,他在自己的藝術王國中,自由馳騁,深刻思考,構建了一個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隱喻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東西文化的衝突、矛盾與相融,人與自然的關係,澳門的歷史與現實,極權與民主,文明與野蠻,全球化與人的異化,人性的惡與貪婪等等都在他的畫布上得以精彩的呈現。他的畫風即學習前輩大師的技法,但絕不亦步亦趨,從而泯滅了自我,而是汲取各家之所長,創立了辨識度很高的獨特風格;變形,波普,古典,譏諷,誇張,借用,拼貼,塗抹,裝置……都被他運用得遂心如意,變化多端,甚至可以說,他已經超越了技巧,技巧不過是他差遣的侍從,為他所要呈現的主題而服務。
君士坦丁先生和朋友姚風 今年11月君士坦丁在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個人畫展,其名稱衹是一個拉丁文短語:Ad libitum,翻譯成中文是“隨意”“即興”“不受限制”之意,或者畫家要表達的就是他的創作是自由的,而觀眾的解讀也是自由的。他對自由的理解是,自由是重要的,但伴隨的還有責任和彼此尊重,否則自由衹會變形。在藝術上,自由固然重要,但也催生“非藝術”和“反藝術”的出現,它們無非是借藝術自由之名而降低了藝術的標準。這次展覽是君士坦丁在澳門舉辦的最重要的一次展覽,會給人帶來視覺與思想的盛宴。在那些畫作的預展中,我竟然看到巴枯寧的肖像,灰白色的背景中,巴枯寧戴着無框眼鏡,眼望着前方,彷彿在預測:政黨一旦奪取了權力,他們將會變得和他們所反抗的統治階級一樣糟糕。我卻想起了詩人蕭開愚的詩:“輕微的雷聲消失後,/閃出一道灰白的閃電,/這時,我希望能夠用巴枯寧的手/加入他們去搬運濕漉漉的煤炭。” 在肖像上,我沒有看見巴枯寧的手,卻看見君士坦丁的手,繼續畫着巴枯甯的前方,而前方是遙遠的,也是畫不完的。我想,這是一幅不會完成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