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節看英國人的信任與信用發表時間:2017-10-08 00:00 從細節看英國人的信任與信用 譚炳棠(澳門)
今年九月底和家人去英國巴斯逛了一週,前後住了兩處民宿,具體地體驗了一下英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信用關係。 這次遠行因為時間匆忙,可選擇住宿的範圍不多,最後選的第一處住地是一座三層複式帶前後花園的連體別墅。住下的三天時間主人始終沒露臉,彼此之間衹用電郵溝通,但卻方便快捷,這得感謝現代科技的發展。 九月下旬的巴斯氣溫衹有十三、四度,抵埗時是下午四時多,微細的雨點飄在臉是冰凉的,配上周圍泛黃帶紅的樹葉,感覺已有深秋之意。我們遵照主人的指示打開密碼鎖,映入眼簾的是色彩明快、清潔乾净、用具齊全的廚房和餐廳。沿着玻璃扶手樓梯往上兩層共有四間房、九張單人床,雖然我們在網上說明衹有一對夫婦加一個孩子共三個人住三天,但四間房都沒有鎖,九張床都舖好雪白的床具可以睡。三個洗手間中,每間都放好了所需的各種用具,數量估計可以用一週。這些小物品雖然價值不是很高,但充足的數量,體現了主人的細心周到,和對客人的充分體貼。從廚房和餐廳之間的通道往下半層,是與主樓連接的洗衣房和客廳,令我們驚訝的是,客廳除了電視、沙發等基本用具都一應俱全之外,還有一套性能不錯的分體式環迴音響設備。看來主人應該是一個挺有生活情趣且甚有品味的人,難得的是,高級音響設備作為奢侈品,在出租房中供客人使用並不多見。直至我們住了三天後離開,主人衹用電郵要求把垃圾綁住、把門鎖好即可,並沒有親自到場清點各種用具是否損壞或弄失。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主人的大度和對客人充分的信任,亦可推測以往損壞、遺失物品的情況甚少發生,否則,如果物件經常被損壞或遺失,主人與客人間發生矛盾、產生紛爭甚至對簿公堂的情況必然經常出現,主人的防範心理必然不輕,那上述的一切都不會存在。 幾天後我們重返巴斯住進另一處民宿,主人是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婦,丈夫是英國人,太太是奧地利人。房子是地面三層、地下一層的老建築,每層樓都有四、五米的樓層高度,每一個角落都是十分傳統、精緻的英式擺設,包括一個刻着“1836年製”的本箱,古老的水彩畫,古典三角鋼琴等等。從物品的一塵不染可以看出,主人對它們都非常珍惜。夫婦倆都很熱情好客,當知道我們喜歡藝術,即取出珍藏多年、已經發黃發黑的“東方藝術牆紙”給我們欣賞,並熱情地介紹他們家中珍藏的各種物品的歷史,還大度地讓我們兒子用他們的古典三角鋼琴彈奏,甚至說:你們願意可以隨時彈。 第二天清晨起床,老夫婦已準備好了“簡單早餐”。在我們的印象中,英式早餐應該很簡單,而英國的物價又較高昂,我們的早餐應該較清簡。但出乎意料的是,在陽光和鮮花之中,老夫婦給我們提供的早餐卻異常豐盛,而且衹要我們吃得下,他們就不斷地提供食品。這時,窗外雖然秋風蕭瑟,但我們卻感受到了濃濃的人間溫暖。 兩天的相處,本來彼此萍水相逢,分別時已儼然相交經年,無所不談。臨別之際,老人家不但給我們住宿打折扣,還請我們留下聯絡方法,一再叮囑我們,如果小孩在英國遇有困難,隨時可以找他們。 也許,西方的契約精神已滲透進人的精神深處,成為一種自覺。社會視信用為做人的基本,有了信用為基本,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自然而然地隨處可遇。的確,有信任纔能合作,纔能減少社會資源的耗費,纔能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人與人不講信用,就會產生各種不可預料的風險,彼此就不可能相互信任,進而不能合作,這對經濟發展及至社會整體發展都必然會產生強大的制約作用。 短短一週英國行,兩處民宿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與人之間如果都彼此真誠信任,將信用看得比生命更為重要,我們的世界一定很美好。
上一篇三苗的高棉童趣
下一篇每個人心里都住著倉央嘉措
|